2020,互金能否迎来春天?-ag旗舰厅官方网站
强监管挤压下,某些赛道或要转型、再转型,个别领域甚至会逐渐消亡。
作者:花爷(深氢商业特邀研究员)。全文21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在2019年年初的两会上,我们发现互联网金融这个关键词并未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取而代之的,是23次提及“风险”一词。
比如“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输入性风险”等等。
这样的定调已经决定了互金行业2019年的命运,那就是强监管挤压下,某些赛道或要转型、再转型,个别领域甚至会逐渐消亡。
我们分重点领域具体来看一下。
01
第三方支付行业
受央行断直连和备付金集中交存(2019年1月14日完成100%集中交存)的政策影响,支付机构2019年里依然过得极其艰难。
头部支付机构凭借app活跃度、c端用户规模已具备了竞争壁垒。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9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本季度内,第一梯队的支付宝以53.58%的份额继续保持第一,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为39.53%,位列第二。
双寡头格局下,第二梯队的平安壹钱包、快钱、京东支付、百度钱包等,凭借各自背靠的生态优势和市场营销,艰难拓展业务。
可以看出,随着金融监管的持续趋严,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倍数增长的时代已结束,未来行业将进一步分化为: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霸占c端市场,在数据信息安全保障下,人脸支付、生物识别支付会得到发展;其他支付机构会更倚重b端业务,从单一通道业务转化为以支付为基础的整体金融ag真人国际官网的解决方案。
02
p2p网贷/互金平台
近一年来p2p网贷超级平台陆续暴雷,特别是团贷网、金信网、网利宝这样的百亿、千亿平台,出借人信心受到了空前打击。特别是以“714高炮”为特征的套路贷、超利贷接连上演了暴力疯狂,将整个行业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另一个重灾区,是涉及到网贷平台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存管合作方面,一些银行因为存管业务受到牵连,比如因美利车金融事件而陷入严重舆情危机的新网银行;履约险合作方面,比如中华联合保险因拒绝赔付p2p平台厚本金融的履约险,而被出借人投诉至银保监会的。
这些问题都对大金融行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示范效应,同时这也意味着监管有可能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与互金平台之间的合作门槛。
资本市场同样“遇冷”。2019年,仅有你我贷的母公司嘉银金科,玖富普惠的集团公司玖富数科两家在纳斯达克上市,而2018年成功的互金公司一共有7家,分别是:小赢科技、泛华金融、点牛金融、品钛、微贷网、360金融和 51信用卡。点牛金融已被警方立案侦查。
不难预见,2020年备案与监管依然是影响p2p网贷行业整体走势的最大不确定性,甚至直接决定平台生死。尽管目前艰难在营的各大平台无一例外,只能以备案为核心,但从监管态度和舆论导向来看,p2p行业明年是否存在都很难说。
03
助贷机构
备案的一拖再拖加重了行业监管的不明确性,越来越多的p2p网贷平台开始向助贷方向转型。但是按照最新的监管要求,互金平台、大数据公司这部分企业不得直接参与放贷(即联合贷款模式),主要为资金方以提供获客、风控等服务。
目前,助贷业务开展得较好的代表性的企业有趣店、360金融等。
与此同时,助贷还产生了一些新的进化方向。比如中腾信推出了一个叫“助贷路由器”平台,其实就是资金和资产的中间方,纳入更多资金、资产方并进行适配,形成一个平台体系。
然而助贷始终都归属于金融范畴,因此我们还是将回归到监管这个维度来看。截至目前,我国尚无一部专门规制助贷业务的法律法规,而《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实际上是以“现金贷”整顿的名义,推进了《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中拟将所有信贷业务纳入统一监管的初衷。
其中,更是重申了一个金融监管的大原则——“金融必须持牌”,同时提及“助贷业务应当回归本源”。
从这个角度来看,助贷业务所涉及到得资金方、助贷方、支付方、增信方、贷后方,很有可能在后面逐一落地监管。
04
消费金融
尽管近年来持续推行的强监管是指向全金融领域的,但某种角度上,持牌机构的商业机会可能还是更大一些,比如同样以小额、分散为特征的消费金融领域。本年度内:
度小满金融斥资4.5亿元介入哈银消费金融的增资,位居第二大股东。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参股小米消费金融,投资4.5亿元持股30%银保监会11月发布公告,同意平安集团在上海筹建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与巨头们纷纷入局消费金融战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最有希望成为首家上市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捷信的“出师未捷”,11月,该公司宣布取消在香港的上市计划。
从牌照及股权审批的效率来看,政府层面对消费金融行业的政策支持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方面,持牌机构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这也将刺激更多巨头通过增资或申请成立的方式布局相关牌照,进而盘活与场景和需求的融合。
整体来看,2020年及以后将是正规持牌机构的天下。
银行纷纷成立科技子公司和理财子公司,一边加大科技投入,一边重视大零售业务;互联网巨头将加强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押注,但前提一定是更以现行政策和监管趋势为主导;百行征信之后,个人征信业务牌照或许在短期内不再加发,但包含个人及企业在内的社会大征信将发挥实质性作用,只不过,提升对个人信息、个人隐私的安全保护,将成为下一个课题。
猜你喜欢
- 政策出台,监管重拳出击金融营销2022-01-05 08:41
- 蚂蚁消金公司获批,意味着蚂蚁的花呗、借呗品牌获得了消费金融牌照,未来运作更合规、透明。
- 至于乒乓智能能否冲刺ipo成功,虽然难,但也不是没有可能。2021-05-12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