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选择再来一次!tcl半年豪砸248亿,并购或'捡漏'三星?-ag旗舰厅官方网站
半年暴瘦20多斤,在股东大会遭人生第一次点名批评,强如李东生,也曾有过这样的至暗时刻。彼时,tcl因海外并购失败,一度面临生死考验。
“再来一次,我依旧会这样做,而且会做得更好”。回顾当年的险象环生,李东生曾如是说。
2020年,在面板行业洗牌加速,市场寒冬压低资产价格之下,tcl开足马力,年内豪砸200多亿连续发起多次并购与投资,并被传言参与“华为剥离荣耀”的千亿计划。
倔强的李东生选择再来一次,但这回,他能做得更好吗?
11月12日,tcl科技(000100.sz)发布《关于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之发行结果暨股份变动和可转换公司债券登记完成的公告》及多份相关公告,标志着tcl科技收购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华星”)39.95%股权一事尘埃落定。
图片来源:tcl科技公告
这笔42亿的交易,并不能满足李东生的胃口。
资本运作频频,半年砸下248亿
在此前后,市场沸沸扬扬传言称,华为计划将荣耀手机业务整体打包,以约1000亿人民币价格出售,而tcl科技则被列入收购方“小股东阵营”的代表。
据此前第一财经报道,对参与收购荣耀一事,tcl科技曾回应称,近日或发公告回应市场传闻。但12日致电tcl科技,对方回应称:“或发公告代表可能发,也可能不发。”并称“并未听说过(参与收购)这件事,都是媒体揣测。”
tcl科技的回应不难理解,资深产业经济专家梁振鹏也表示,“以tcl的资金状况,在涉及1000亿的交易里面,即便参与其中,也不可能是主导。”
回顾tcl科技近年来,特别是2020年以来的一系列资本运作,“砸钱”已成为主旋律,资金状况可想而知。
2020年3月初,tcl科技旗下的tcl华星与三安半导体签下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共同成立实验室,研发micro-led显示技术及其工程化制造的芯片、转移、检测、修复等关键技术。据悉,双方将共同投资成立联合实验室,注册资本为3亿元,tcl华星出资占注册资本的55%。
5月份,tcl科技旗下tcl资本宣布以42亿元收购武汉华星39.95%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恒健控股,加速武汉华星在高端智能手机和移动pc显示面板领域的自主技术研发。
其中,公司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对价的47.43%,即20亿元;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方式支付交易对价的14.23%,即6亿元;以现金方式支付交易对价的38.34%,即16.17亿元。
6月份,tcl华星宣布拟向日本joled公司投资300亿日元(约20亿人民币),展开深度技术合作,押注印刷式oled新赛道。
紧接着7月份,tcl科技斥资109.74亿元,击败idg资本等强劲对手,摘牌收购中环集团100%股权,正式打入半导体硅材料领域。
财报数据显示,中环集团2019年底总资产为491.1亿,全年总营收为 168.8亿,旗下上市公司中环股份当时市值接近800亿,而tcl科技市值为870亿左右,相差无几。
tcl科技此举,被外界视为“蛇吞象”,而此后“接盘”三星更是引起广泛关注。
8月份,tcl华星斥资76亿元,收购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权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同时三星对tcl华星增资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交易完成后,tcl华星和三星将开展更加密切的战略合作。
粗略统计,2020年以来的多笔投资与并购,已经让tcl科技花出去约248亿元(含发行股份及可转债的价值)。
公开信息也显示,周期性明显的液晶面板行业目前正处于低谷期,叠加疫情影响,资产价格走低。年初李东生也曾预言。“在未来一两年,面板行业的经营形势依然严峻。行业进入困难时期,并购重组会发生得比较多。”
图片来源:华泰证券研报
而对于tcl科技的大举并购,梁振鹏指出,“tcl在液晶面板显示领域大力投入,在oled领域却竞争力偏弱。随着市场对液晶面板的逐步淘汰,对它来说,未来的投资风险其实十分巨大。”
当然,作为并购路上的“老司机”,李东生带领下的tcl已不是第一次经历大风大浪。
大举并购的“前车之鉴”
2004年,tcl集团通过与子公司tcl通讯换股,实现了集团整体上市。
在此前后,tcl正处在高歌猛进的黄金时期。彼时,李东生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并于2002年收购了德国百年老店
。
图片来源:新财富2003年截图
2004年初,tcl又将并购目标指向了法国汤姆逊全球彩电业务。
汤姆逊是传统显像管电视的鼻祖,世界第一台彩电就出自这家公司。而且当时身为世界500强之一,汤姆逊的体量比tcl大得多。
这样一个跨国并购,tcl内部高管开会时很多人表示反对,但李东生坚持推进这起“蛇吞象”的大并购。而这场豪赌初始的结果就是,tcl跻身全球彩电行业前三。随后不久,tcl又拿下了另一家法国公司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
也是在2004年,李东生不仅登上《财富》杂志封面,被授予年度“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称号,还被美国《时代》周刊等媒体将他评为“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光环加身。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截图
但是,大举并购的后遗症很快显现。当时彩电行业从显像管时代迅速转型进入平板时代,汤姆逊原有的显像管技术已经落伍,成为了负担。
彼时,李东生已经看到技术迭代的趋势,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2005年,就在李东生的第四个本命年,tcl并购来的两家企业巨亏,公司遭遇20年来首次亏损,全年亏了20多亿元。突然陷入困境的李东生,半年时间瘦了20多斤。
2006年,tcl继续巨亏,在当年的股东大会上,李东生第一次被点名批评。随后的2007年,tcl被戴上st的帽子,股票大跌,高管出走,曾经的明星企业陷入风雨飘摇。《福布斯》中文版将那一年“中国上市公司最差老板”第六名留给了李东生。
在此期间,李东生的一篇文章《鹰的重生》广为流传,文中指出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但在40岁时,它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完成蜕变。
最终,李东生押注液晶面板,成功带领tcl完成了蜕变。
回顾当初,李东生曾说:“如果并购这个事情让我重做一遍,代价肯定不会那么大,但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了,不要再去想了,因为你改变不了过去,你只能去创造未来。”
如今,李东生选择重做一遍“并购这个事情”,又是为了什么?
重金押注lcd,并购之路注定坎坷?
2020年初,李东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tcl正在寻找并购项目,希望该项目:一是能与华星光电产生业务协同效应;二是价格合理,不要太贵;三是不长周期内实现业绩改善。
李东生表示,tcl科技有足够的资本能力进行兼并重组,而并购的目的,是要在面板行业做到全球领先。并购只是手段。
但是,要在面板行业做到全球领先,谈何容易。
据梁振鹏介绍,目前世界显示面板领域主要由lcd液晶显示面板与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两种,而oled面板显示效果更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一市场目前主要被韩国三星、lg等公司占据。
“从技术上来看,tcl与韩国三星、lg等厂商在oled显示面板这个领域相比,技术相对落后,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梁振鹏说。他认为,目前三星、lg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在下一代显示技术即oled显示领域,三星之所以将苏州工厂卖给tcl,就是认为lcd已经是落后产能。而相比韩企,国内的京东方、tcl在oled领域的技术储备较少。“京东方还稍微多一点,tcl的储备相当少。无论是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技术、上游的材料等,tcl科技均处于弱势的局面。”
2020年初,李东生也曾表示,lcd(即液晶面板)领域未来将会由中企主导,但要在oled领域赶上并超越三星等韩企,仍需做很大努力。
而在梁振鹏看来,目前韩国三星、lg等厂商正在逐渐退出lcd液晶面板市场,市场空缺近年来主要由国内的京东方、tcl下属的华星光电来填补。但是,最多5到10年,lcd液晶面板显示技术就将被市场淘汰。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
对此,有投资者也认为,一旦三星将oled面板的成本控制下来,对tcl等国内厂商就将形成较大威胁。
图片来源:兴业证券研报
但是,兴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韩国厂商退出 lcd 的原因是因为成本竞争力不足,以及韩企向oled技术的战略规划转移。tcl采用与三星相同的 hva 技术,预计将是接收韩企市场份额的主要受益者。公司在oled技术领域也正在取得一定进步。
国金证券研报则认为,oled技术虽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短期之内lcd仍将占据主流地位。相比已经非常成熟稳定的lcd液晶面板,oled在成本、技术等方面仍需持续改善。
梁振鹏表示,tcl科技基于现状,考虑到实际的市场因素和自身能力,将公司在面板领域的大多数产能,都放在了lcd液晶面板上。“但是,一条lcd生产线动辄上百亿,非常耗费资金,tcl科技在这上面押注重金,对公司来说,未来还是有比较大的风险。”
财务数据来看,2020年上半年,tcl科技的核心产业tcl华星业绩下滑,营收同比增加近20%,却亏损1.33亿元,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尴尬情况。
最新公布的三季报显示,tcl华星前三季度实现营入323.8 亿元,同比增长 31.9%。但因主要产品均价低于去年同期,加之疫情影响,实现净利润 5.66 亿元,同比下降 56.3%。
资金方面,三季报显示,tcl科技货币资金128.3亿元,流动资产619.8亿元,总资产2003亿元;短期借款118.6亿元,流动负债548.6亿元,负债合计1332亿元,负债率66.52%。总体来看,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仍然可控。
李东生曾感叹,“做企业竞争就像打仗一样,很难讲你做这个决定就一定是对的,但是战斗已经打响,冲锋号吹了,部队已经上去,那个时候你要考虑怎么把山头拿下,不能想我的退路在哪里。如果你这样想就很难找出办法。”
如今,数百亿资金砸下去,tcl的冲锋号已再次吹响。
猜你喜欢
有消息称华为打车将全国扩张,正洽谈全量接入t3出行
此前,petal出行已经在北京、深圳、南京三座城市开放运营,并支持首汽约车和神州专车两种选择。欧菲光:工作人员确认和华为有合作,上半年净利降2677%
a股盘中,欧菲光直线拉升,一度涨停。截至发稿前,欧菲光已打开涨停,涨8.5%报6.38元/股,总市值207.85亿元。
24小时热榜
- 1
- 2
- 3
- 4
- 5